詠利城山居
詠利城山居。魏晉。支遁。 五岳盤神基,四瀆涌蕩津。動求目方智,默守標靜仁。茍不宴出處,托好有常因。尋元存終古,洞往想逸民。玉潔箕巖下,金聲瀨沂濱。卷華藏紛霧,振褐拂埃塵。跡從尺蠖曲,道與騰龍伸。峻無單豹伐,分非首陽真。長嘯歸林嶺,瀟灑任陶鈞。
[魏晉]:支遁
五岳盤神基,四瀆涌蕩津。
動求目方智,默守標靜仁。
茍不宴出處,托好有常因。
尋元存終古,洞往想逸民。
玉潔箕巖下,金聲瀨沂濱。
卷華藏紛霧,振褐拂埃塵。
跡從尺蠖曲,道與騰龍伸。
峻無單豹伐,分非首陽真。
長嘯歸林嶺,瀟灑任陶鈞。
五嶽盤神基,四瀆湧蕩津。
動求目方智,默守標靜仁。
茍不宴出處,托好有常因。
尋元存終古,洞往想逸民。
玉潔箕巖下,金聲瀨沂濱。
卷華藏紛霧,振褐拂埃塵。
跡從尺蠖曲,道與騰龍伸。
峻無單豹伐,分非首陽真。
長嘯歸林嶺,瀟灑任陶鈞。
利城系東漢時所設之郡,郡治即名利城,在江蘇省贛榆縣西南,三國時廢。支遁出家后,最初便在利城境內(nèi)山區(qū)隱居。這首詩先從利城山區(qū)地理形勢寫起,接著闡述了隱士們之所以要隱居的原因,然后詳細記敘了作者自己的隱遁生涯,表示了堅定地拋棄世俗雜念,歸依自然的決心。支遁雖為東晉時一流高僧,為般若學即色宗著名代表人物,但身處玄學盛行之魏晉時代,無法超脫時代的影響,故其詩寫得玄虛古奧,甚至有些晦澀,當然也離塵拔俗,不帶一點人間的煙火味。建、造就及造物之功。
唐代·支遁的簡介
支遁(314-366),字道林,世稱支公,也稱林公,別稱支硎,本姓關。陳留(今河南開封市)人,或說河東林慮(今河南林縣)人。東晉高僧、佛學家、文學家。他初隱余杭山,25歲出家,曾居支硎山,后于剡縣(今浙江省嵊縣)沃洲小嶺立寺行道,僧眾百余。晉哀帝時應詔進京,居東安寺講道,三年后回剡而卒。他精通佛理,有詩文傳世。據(jù)文獻記載,《神駿圖》畫的是支遁愛馬的故事。
...〔
? 支遁的詩(19篇) 〕
清代:
洪亮吉
莫聽阿干歌,阿干心獨苦。棘城西去白蘭山,茫茫隔今古。
阿干為弟言,馬傷君莫怒。弟言報阿干,連枝本同父。
莫聽阿幹歌,阿幹心獨苦。棘城西去白蘭山,茫茫隔今古。
阿幹為弟言,馬傷君莫怒。弟言報阿幹,連枝本同父。
:
陳肇興
軍令如山立,出門三五申。攻心師馬謖,守法學曹彬。
但使擒元惡,休多殺一人。古來稱善將,無敵是行仁。
軍令如山立,出門三五申。攻心師馬謖,守法學曹彬。
但使擒元惡,休多殺一人。古來稱善將,無敵是行仁。
:
趙崇釠
梅花應只在巖間,無奈官身不可攀。
幾度句中尋夜佛,鉅靈安得為移山。
梅花應隻在巖間,無奈官身不可攀。
幾度句中尋夜佛,鉅靈安得為移山。
宋代:
米芾
城頭山腳舊圖開,華構(gòu)凌云亦壯哉。談席昔人文獻地,升堂此日豫章材。
弦歌化里清風動,麟鳳天南紫氣來。獨奈巖阿叢桂冷,幽棲不是偉長才。
城頭山腳舊圖開,華構(gòu)淩雲(yún)亦壯哉。談席昔人文獻地,升堂此日豫章材。
弦歌化裡清風動,麟鳳天南紫氣來。獨奈巖阿叢桂冷,幽棲不是偉長才。
宋代:
釋印肅
昭文昭文施一鐘,懸空隨叩警盲聾。
圓音不斷周沙界,純體金剛空不空。
昭文昭文施一鐘,懸空隨叩警盲聾。
圓音不斷周沙界,純體金剛空不空。
元代:
胡奎
日日黃塵淹馬足,誰能占得午陰涼。天閑芻豆無多戀,好解青絲八尺韁。
日日黃塵淹馬足,誰能占得午陰涼。天閑芻豆無多戀,好解青絲八尺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