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堂開示頌
上堂開示頌。唐代。黃蘗禪師。 塵勞迥脫事非常,緊把繩頭做一場。不經(jīng)一番寒徹骨,怎得梅花撲鼻香。
[唐代]:黃蘗禪師
譯文
擺脫塵勞事不尋常,須下力氣大干一場。
不經(jīng)過徹骨寒冷,哪有梅花撲鼻芳香。
注釋
塵勞:塵念勞心。迥(jiǒng)脫:遠(yuǎn)離,指超脫。
緊把:緊緊握住。
這是兩句借梅花傲雪迎霜、凌寒獨放的性格,勉勵人克服困難、立志成就事業(yè)的格言詩。關(guān)于梅花,宋范成大《梅譜·前序》說:“梅,天下之尤物,無問智愚賢不肖,莫敢有異議?!薄坝任铩保@里指特別珍異的花卉,也就是說,梅是一種品質(zhì)高出群芳的植物??梢?,作者用梅花來象征一種精神,這象征本身已包含某種哲理;倘再就其經(jīng)受的“徹骨寒”與最終獲得的“撲鼻香”,予以因果上的提示,則作為喻體的“梅花”,更寄寓著另一層深刻的道理。作者是佛門禪宗的一代高僧,他借此詩偈,表達對堅志修行得成果的決心,說出了人對待一切困難所應(yīng)采取的正確態(tài)度。這也是這兩句詩極為有名,屢屢被人引用,從禪宗詩偈成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。
唐代·黃蘗禪師的簡介
黃櫱禪師(?-855)與黃檗(音bò)、黃蘗指的同一人。身長七尺,相貌壯嚴(yán),額間隆起如珠;聲音朗潤,意志街澹,聰慧利達,精通內(nèi)學(xué),廣修夕陣,時人稱之為黃檗希運。黃櫱禪師是唐時福建福清僧人,幼年在本州黃檗山出家。百丈法嗣亦參證于南泉,后于洪州黃檗山大弘禪法,有《傳心法要》《宛陵錄》等傳世,堪為一代宗門大匠。
...〔
? 黃蘗禪師的詩(1篇) 〕
:
楊雪窗
我生長慕葛稚川,勝游跡滅羅浮煙。公詩雅愛蘇夫子,鵝城弄棹西湖船。
美人化冢九百載,孤山一吊一愴然。偃仰煙霞供嘯詠,萬象成賓向爾妍。
我生長慕葛稚川,勝遊跡滅羅浮煙。公詩雅愛蘇夫子,鵝城弄棹西湖船。
美人化冢九百載,孤山一吊一愴然。偃仰煙霞供嘯詠,萬象成賓向爾妍。
明代:
于慎行
沈香亭北醉多時,霜后依然絕代姿。道是經(jīng)秋渾不解,先春早發(fā)向陽枝。
沈香亭北醉多時,霜後依然絕代姿。道是經(jīng)秋渾不解,先春早發(fā)向陽枝。
:
玄燁
尋芳踏綠野,萬紫迷深溪。地遠(yuǎn)峰頭闊,山高水勢低。
飛花疑舊夢,煙柳促新題。沙暖鴛鴦睡,萋萋草滿堤。
尋芳踏綠野,萬紫迷深溪。地遠(yuǎn)峰頭闊,山高水勢低。
飛花疑舊夢,煙柳促新題。沙暖鴛鴦睡,萋萋草滿堤。
宋代:
梅堯臣
霜風(fēng)刮地如刀鎌,鳥不遠(yuǎn)飛魚已潛。
何況削發(fā)冷入骨,草屨不畏冰雪沾。
霜風(fēng)刮地如刀鎌,鳥不遠(yuǎn)飛魚已潛。
何況削發(fā)冷入骨,草屨不畏冰雪沾。
唐代:
元稹
我在江陵少年日,知有楊瓊初喚出。腰身瘦小歌圓緊,
依約年應(yīng)十六七。去年十月過蘇州,瓊來拜問郎不識。
青衫玉貌何處去,安得紅旗遮頭白。我語楊瓊瓊莫語,
我在江陵少年日,知有楊瓊初喚出。腰身瘦小歌圓緊,
依約年應(yīng)十六七。去年十月過蘇州,瓊來拜問郎不識。
青衫玉貌何處去,安得紅旗遮頭白。我語楊瓊瓊莫語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