詠鏡
詠鏡。元代。鄭允端。 皎皎奩中鏡,相隨越歲年。清光何所如,明月懸中天。我昔十五馀,顏色如花鮮。對之理晨妝,涂抹斗嬋娟。邇來年頗長,貧病相憂煎。形容漸老丑,無復(fù)施朱鉛。今朝鏡亦昏,塵垢蝕連錢。相看自黯淡,焉能分媸妍。人生有盛衰,物情隨變遷。世間類如此,何用增慨然。
[元代]:鄭允端
皎皎奩中鏡,相隨越歲年。清光何所如,明月懸中天。
我昔十五馀,顏色如花鮮。對之理晨妝,涂抹斗嬋娟。
邇來年頗長,貧病相憂煎。形容漸老丑,無復(fù)施朱鉛。
今朝鏡亦昏,塵垢蝕連錢。相看自黯淡,焉能分媸妍。
人生有盛衰,物情隨變遷。世間類如此,何用增慨然。
皎皎奩中鏡,相隨越歲年。清光何所如,明月懸中天。
我昔十五馀,顔色如花鮮。對之理晨妝,塗抹鬥嬋娟。
邇來年頗長,貧病相憂煎。形容漸老醜,無複施朱鉛。
今朝鏡亦昏,塵垢蝕連錢。相看自黯淡,焉能分媸妍。
人生有盛衰,物情隨變遷。世間類如此,何用增慨然。
唐代·鄭允端的簡介
鄭允端(1327 ~1356)字正淑,吳中平江(今江蘇省蘇州市)人。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,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,年三十歲。出生儒學(xué)世家,鄭氏曾富雄一郡,有半州之目,人稱“花橋鄭家”。允端穎敏工詩詞,嫁同郡施伯仁。其夫為儒雅之士,夫妻相敬如賓,暇則吟詩自遣,然題涉甚廣,不止寫閨情。至正十六年(1356)張士誠入平江,家為兵所破,貧病悒悒而卒。宗族之士謚曰“貞懿”,后人稱之為“女中之賢智者”。其夫施伯仁編次其遺著成帙,名《肅庸集》一卷。詩集后來歷經(jīng)顛簸,散失了一半多,僅留下百余首詩。
...〔
? 鄭允端的詩(42篇) 〕
清代:
毛士釗
斑文浮點點,一片認魚皮。冒鼓聲鞺鞳,藏弓服陸離。
蒸成鱗已脫,剔去骨無遺。至味都包裹,真堪佐酒卮。
斑文浮點點,一片認魚皮。冒鼓聲鞺鞳,藏弓服陸離。
蒸成鱗已脫,剔去骨無遺。至味都包裹,真堪佐酒卮。
宋代:
汪元量
夜來大醉別衡陽,今日長吟下楚湘。
翠藻青蘋魚市井,白蘋紅蓼雁家鄉(xiāng)。
夜來大醉別衡陽,今日長吟下楚湘。
翠藻青蘋魚市井,白蘋紅蓼雁家鄉(xiāng)。
:
潘光祖
留臺掌后大司徒,六府修明五典敷。弘濟艱難承運泰,坐籌部伍息庚呼。
姬公未是明農(nóng)日,疏傳先懷止足圖。人望九章嗟信宿,駕還三徑理荒蕪。
留臺掌後大司徒,六府修明五典敷。弘濟艱難承運泰,坐籌部伍息庚呼。
姬公未是明農(nóng)日,疏傳先懷止足圖。人望九章嗟信宿,駕還三徑理荒蕪。
元代:
曹伯啟
講明圣學(xué)遠方來,仁宅居安義路開。多少紅塵名利窟,歲時相遇只銜杯。
講明聖學(xué)遠方來,仁宅居安義路開。多少紅塵名利窟,歲時相遇隻銜杯。
清代:
姚燮
訪水南鄭隱,雪北徐園,燕閉魚扃。喬木城東宅,尚春篁徑翠,秋荔垣青。
有翁孑身遺世,娛老寫黃庭。感二十年前,攜燈借榻,我夢曾經(jīng)。
訪水南鄭隱,雪北徐園,燕閉魚扃。喬木城東宅,尚春篁徑翠,秋荔垣青。
有翁孑身遺世,娛老寫黃庭。感二十年前,攜燈借榻,我夢曾經(jīng)。
明代:
李孫宸
雨露猶傳奕葉光,謝庭楚澤競芬芳。握來會起明光草,不向猗蘭論國香。
雨露猶傳奕葉光,謝庭楚澤競芬芳。握來會起明光草,不向猗蘭論國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