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曲周郎的成語故事

拼音gù qǔ zhōu láng
基本解釋原指周瑜業(yè)于音樂。后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。
出處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周瑜傳》:“瑜少精意于音樂,雖三爵之后,其有闕誤,瑜必知之,知之必顧,故時有人謠曰:‘曲有誤,周郎顧。’”
顧曲周郎的典故
東漢末年,吳中有一位名將叫周瑜,字公瑾,廬江舒縣(今安徽舒城)人。他出身士族,少與孫策友善,后歸孫策,為建威中郎將,助策在江東創(chuàng)立了孫吳政權(quán)。孫策死后,周瑜與張昭同輔孫權(quán),任前部大都督。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,曹操率軍南下。周瑜和魯肅堅決主戰(zhàn),并親率吳軍大破曹兵于赤壁。兩年后周瑜病死,終年35歲。
周瑜不但有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,而且精于音樂,有很高的音樂欣賞能力。據(jù)載:周瑜聽人演奏的時候,即使多喝了幾杯酒,有幾分醉意了,也能聽出那怕是很細微的差錯。每當發(fā)現(xiàn)了錯誤,他就拿眼睛看一下演奏者,示意他演奏錯了。因此,當時有句歌謠說:‘曲有誤,周郎顧?!?/p>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顧曲周郎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以文亂法 | 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儒以文亂法,俠以武犯禁?!?/td> |
亭亭玉立 | 《北齊書 徐之才傳》:“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,稍近,變成一美婦人,去地數(shù)丈,亭亭而立?!?/td> |
黃臺之瓜 | 《新唐書·承天皇帝倓傳》:“賢終日憂惕,每侍上,不敢有言,乃作樂章,使工歌之。其言曰:‘種瓜黃臺下,瓜熟子離離。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,三摘猶云可,四摘抱蔓歸。’” |
起兵動眾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華敷傳》:“不可以興土功,不可以會諸侯,不可以起兵動眾,舉大事,必有大殃。” |
柳暗花明又一村 | 宋 陸游《游山西村》詩:“山重水復(fù)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 |
天之驕子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匈奴傳上》:“南有大漢,北有強胡。胡者,天之驕子也?!?/td> |
不分青紅皂白 | 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三六:“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。” |
流離轉(zhuǎn)徙 | 清 戴名世《周烈婦傳》:“與其婦翁皆賤業(yè),兩人流離轉(zhuǎn)徙者久之。” |
心直口快 | 元 張國賓《羅李郎》第四折:“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糧軍,哥哥是好人。” |
壽元無量 | 元·吳昌齡《東坡夢》第四折:“爇龍涎一炷透蒼穹,祝吾生壽元無量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