飲酒 十四
飲酒 十四。魏晉。陶淵明。 故人賞我趣,挈壺相與至。班荊坐松下,數(shù)斟已復(fù)醉。父老雜亂言,觴酌失行次。不覺知有我,安知物為貴。悠悠迷所留,酒中有深味。
[魏晉]:陶淵明
故人賞我趣,挈壺相與至。
班荊坐松下,數(shù)斟已復(fù)醉。
父老雜亂言,觴酌失行次。
不覺知有我,安知物為貴。
悠悠迷所留,酒中有深味。
故人賞我趣,挈壺相與至。
班荊坐松下,數(shù)斟已複醉。
父老雜亂言,觴酌失行次。
不覺知有我,安知物為貴。
悠悠迷所留,酒中有深味。
譯文
老友賞識我志趣,相約攜酒到一起。
荊柴鋪地松下坐,酒過數(shù)巡已酣醉。
父老相雜亂言語,行杯飲酒失次第。
不覺世上有我在,身外之物何足貴?
神志恍惚在酒中,酒中自有深意味。
注釋
故人:老朋友。挈(qiè)壺:提壺。壺指酒壺。相與至:結(jié)伴而來。
班荊:鋪荊于地。荊,落葉灌木。這里指荊棘雜草。
行次:指斟酒、飲酒的先后次序。
“不覺”二句:在醉意中連自我的存在都忘記了,至于身外之物又有什么可值得珍貴的呢?
悠悠:這里形容醉后精神恍惚的樣子。迷所留:謂沉緬留戀于酒。深味:深刻的意味。這里主要是指托醉可以忘卻世俗,消憂免禍。
參考資料:
1、郭維森 包景誠.陶淵明集全譯.貴陽:貴州人民出版社,1992:141-170
唐代·陶淵明的簡介
陶淵明(約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(又一說名潛,字淵明)號五柳先生,私謚“靖節(jié)”,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、文學(xué)家、辭賦家、散文家。漢族,東晉潯陽柴桑人(今江西九江)。曾做過幾年小官,后辭官回家,從此隱居,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,相關(guān)作品有《飲酒》、《歸園田居》、《桃花源記》、《五柳先生傳》、《歸去來兮辭》等。
...〔
? 陶淵明的詩(216篇) 〕
元代:
華幼武
二月蘭舟泊上宮,春云不雨玉壇空。
苔生白石斑斑綠,魚養(yǎng)丹池個個紅。
二月蘭舟泊上宮,春雲(yún)不雨玉壇空。
苔生白石斑斑綠,魚養(yǎng)丹池個個紅。
清代:
徐釚
儂似浮萍漂泊里。不道留儂,到便儂留住。柳絮隨風(fēng)花落處。
為儂又惹閒情緒。
儂似浮萍漂泊裡。不道留儂,到便儂留住。柳絮隨風(fēng)花落處。
為儂又惹閒情緒。
明代:
周倫
華省得高彥,道誼端可即。暌違苦炎熱,書記每相憶。
因擬翠微寺,侵晨計(jì)登陟。適我絆公事,躋馬復(fù)停勒。
華省得高彥,道誼端可即。暌違苦炎熱,書記每相憶。
因擬翠微寺,侵晨計(jì)登陟。適我絆公事,躋馬複停勒。
宋代:
呂陶
掛冠歸后愛林泉,擇地為亭欲看山。清畫絕無塵坌到,白云常與性情閒。
詩書教子雍容外,琴酒娛賓笑傲間。堂構(gòu)不隳門有慶,綵衣終約錦衣還。
掛冠歸後愛林泉,擇地為亭欲看山。清畫絕無塵坌到,白雲(yún)常與性情閒。
詩書教子雍容外,琴酒娛賓笑傲間。堂構(gòu)不隳門有慶,綵衣終約錦衣還。
元代:
楊維楨
太原李,繼忠襄。京兆李,王咸陽。唇齒相依勢相望,搆讒煽虛撼金床。
王綱偏,圯弗攑,上弗急君父,同盟不相援。徵兵關(guān)中伐太原。
太原李,繼忠襄。京兆李,王鹹陽。唇齒相依勢相望,搆讒煽虛撼金床。
王綱偏,圯弗攑,上弗急君父,同盟不相援。徵兵關(guān)中伐太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