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梅引
江梅引。唐代。李治。 陌頭楊柳恨春遲。被寒欺。淡依依。瘦損王孫,青瑣小腰圍。墻外瓊枝空照影,翠娥斂,游絲百丈飛。燕歸雁歸書問寂。月細(xì)風(fēng)尖供怨笛。玉骨成灰圣得回。夢里音容,良是覺來非。多少江州司馬淚。斷腸曲,河聲送落暉。
[唐代]:李治
陌頭楊柳恨春遲。被寒欺。淡依依。瘦損王孫,青瑣小腰圍。
墻外瓊枝空照影,翠娥斂,游絲百丈飛。燕歸雁歸書問寂。
月細(xì)風(fēng)尖供怨笛。玉骨成灰圣得回。夢里音容,良是覺來非。
多少江州司馬淚。斷腸曲,河聲送落暉。
陌頭楊柳恨春遲。被寒欺。淡依依。瘦損王孫,青瑣小腰圍。
牆外瓊枝空照影,翠娥斂,遊絲百丈飛。燕歸雁歸書問寂。
月細(xì)風(fēng)尖供怨笛。玉骨成灰聖得回。夢裡音容,良是覺來非。
多少江州司馬淚。斷腸曲,河聲送落暉。
唐代·李治的簡介
唐高宗李治(628年7月21日-683年12月27日),字為善,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(649—683年在位),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,其母為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,是嫡三子。貞觀五年(631年)封為晉王,后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,他才于貞觀十七年(643年)被冊(cè)立為皇太子。貞觀二十三年(649年)即位于長安太極殿,開創(chuàng)了有貞觀遺風(fēng)的永徽之治。唐代的版圖,以高宗時(shí)為最大,東起朝鮮半島,西臨咸海(一說里海),北包貝加爾湖,南至越南橫山,維持了32年。李治在位34年,于弘道元年(683年)駕崩,年五十五歲,葬于乾陵,廟號(hào)高宗,謚號(hào)天皇大帝。
...〔
? 李治的詩(18篇) 〕
元代:
張翥
月似二年前好。人比二年前老。今夕又鯨川,但欠酒杯傾倒。聞道。聞道。三徑漸荒秋草。
月似二年前好。人比二年前老。今夕又鯨川,但欠酒杯傾倒。聞道。聞道。三徑漸荒秋草。
清代:
翁心存
人子朝暮出,倚閭尚徬徨。千里與萬里,極目何能望。
嚙指忽心動(dòng),引領(lǐng)祇內(nèi)傷。伊余髫齔時(shí),隨侍于朐陽。
人子朝暮出,倚閭尚徬徨。千裡與萬裡,極目何能望。
齧指忽心動(dòng),引領(lǐng)祇內(nèi)傷。伊餘髫齔時(shí),隨侍于朐陽。
唐代:
王建
戴勝誰與爾為名,木中作窠墻上鳴。聲聲催我急種谷,
人家向田不歸宿。紫冠采采褐羽斑,銜得蜻蜓飛過屋。
可憐白鷺滿綠池,不如戴勝知天時(shí)。
戴勝誰與爾為名,木中作窠牆上鳴。聲聲催我急種谷,
人家向田不歸宿。紫冠采采褐羽斑,銜得蜻蜓飛過屋。
可憐白鷺滿綠池,不如戴勝知天時(shí)。
清代:
朱庸齋
閬苑天風(fēng)接玉屏,江山文字見英靈。蒼茫三百年間事,片石誰尋十友亭。
閬苑天風(fēng)接玉屏,江山文字見英靈。蒼茫三百年間事,片石誰尋十友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