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yùn chóng
注音ㄩㄣˋ ㄔㄨㄥˊ
⒈ ?積聚;堆積。
⒉ ?指邪惡。
⒈ ?積聚;堆積。
引《左傳·隱公六年》:“為國(guó)家者,見惡,如農(nóng)夫之務(wù)去草焉,芟夷藴崇之。”
杜預(yù) 注:“藴,積也;崇,聚也。”
漢 張衡 《東京賦》:“其遇民也,若薙氏之芟草,既藴崇之,又行火焉?!?br />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婆羅痆斯國(guó)》:“狐猨競(jìng)馳,銜草曳木,既已藴崇,猛焰將熾?!?br />清 錢謙益 《忠烈楊公墓志銘》:“﹝羣小﹞浸淫藴崇,而發(fā)作於鼎革之交。”
⒉ ?指邪惡。
引南朝 梁 沉約 《梁武帝踐祚后與諸州郡敕》:“億兆與崑岡并燎,縉紳與藴崇共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