漉漉

詞語解釋
漉漉[ lù lù ]
⒈ ?象聲詞。
⒉ ?濕貌;流貌。
⒊ ?瑩潤貌。
引證解釋
⒈ ?象聲詞。
引漢 張仲景 《金匱要略·痰飲咳嗽病脈證》“痰飲”注:“痰飲者,水飲走腸間不瀉,水精留膈間不輸,得陽煎熬成痰,得陰凝聚為飲,凡所在處有聲,故在上則喉中有漉漉之聲,在下則腸間有瀝瀝之聲。”
明 何景明 《七述》:“馬則驊騮赤驥,紫燕青驪,漉漉師師,駪駪騤騤。”
⒉ ?濕貌;流貌。
引《素問·瘧論》:“《靈樞·逆順》論云:‘刺法曰,無刺熇熇之熱,無刺漉漉之汗?!?br />明 劉基 《走馬引》:“擲草中,血漉漉,追兵夜至深谷伏?!?/span>
⒊ ?瑩潤貌。
引唐 李賀 《月漉漉篇》:“月漉漉,波煙玉,莎青桂花繁,芙蓉別江木?!?/span>
國語辭典
漉漉[ lù lù ]
⒈ ?濕潤的樣子。
引唐·李賀〈月漉漉篇〉:「月漉漉,波煙玉。莎青桂花繁,芙蓉別江木。」
分字解釋
※ "漉漉"的意思解釋、漉漉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造句
1.我迫不及待地沖到雨中,發(fā)現(xiàn)春雨如絹絲一樣,又輕又細。聽不見淅淅的響聲,也感覺不到雨澆的淋漓。只覺得這好像是濕漉漉的煙霧,輕輕地滋潤著大地和人心。
2.帶她走到陽臺,打開陽臺門,陽臺上果然有一只濕漉漉的白貓,耷拉著耳朵垂頭喪氣的,此時見了女人,喵嗚喵嗚地哀喚,像是抗議,又像是求饒。
3.隊員們總是濕漉漉的,而且總是體力不支,有些時候還饑腸轆轆,因為吃的東西都是c類配給品冷餐。
4.不知什么時間,落起了春雨,悄悄的,聽不見淅瀝的響聲,像一種濕漉漉的煙霧,柔柔地滋潤著大地。春雨事后,太陽出來了,一片明朗。整個天下像剛洗過似的,分外清爽,空氣十分新鮮,呼吸一口,甜絲絲的,像喝了蜜一樣。
5.TmD濕漉漉的地板讓姐摔了個四腳八叉,拽都沒拽住,那倒下去的姿勢。
6.不知什么時候起了霧。黎明時分,濃霧像棉團似的從上游滾滾而來;爬上河岸,越上樹叢,向兩側(cè)泛濫開去……濃霧塞滿了小棚,沾在臉上濕漉漉的、滑膩膩的;我們誰也看不清誰的臉。
7.夜晚,海南豐姿十足的冬日圓月照著大地,撒了一層薄薄的霜。靜謐的冬夜,月色似很冰冷,斜斜地對城樓溫柔訴說私語。漫步街道上,踏著朦朧的月色穿過漫長的路,夜?jié)皲蹁醯?,像是要沉下去似的?/p>
8.在陰天,就算做四套廣播體操也不會感到有多熱,不管跳得多起勁也不會像以往一樣,汗如雨下,衣服全都濕漉漉地黏在身上。
9.喧鬧的馬路,也為此安靜下來。濕漉漉的馬路上只剩下放學的學生撐著雨傘在雨中行走,就像一朵朵小花瓣開放在雨中。偶爾也有幾輛車在馬路上穿梭來回。此時,門外又是另一番景色。
10.夜晚,海南豐姿十足的冬日圓月照著大地,撒了一層薄薄的霜。靜謐的冬夜,月色似很冰冷,斜斜地對城樓溫柔訴說私語。漫步街道上,踏著朦朧的月色穿過漫長的路,夜?jié)皲蹁醯?,像是要沉下去似的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