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沐三捉發(fā)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沐:洗頭;捉:用手攥住。洗一次頭要停頓三次。形容渴求賢才,謙恭下士。
出處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:“然我一沐三捉發(fā),一飯三吐哺,起以待士,猶恐失天下之賢人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yī mù sān zhuō fà
注音一 ㄇㄨˋ ㄙㄢ ㄓㄨㄛ ㄈㄚˋ
繁體一沐三捉發(fā)
感情一沐三捉發(fā)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近義詞一沐三渥發(fā)、一沐三握發(fā)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壯氣吞牛(意思解釋)
- 師心自是(意思解釋)
- 慘不忍睹(意思解釋)
- 孤身只影(意思解釋)
- 滿腹經(jīng)綸(意思解釋)
- 發(fā)綜指示(意思解釋)
- 嚴刑峻法(意思解釋)
- 結(jié)黨營私(意思解釋)
- 處實效功(意思解釋)
- 杜絕言路(意思解釋)
- 止沸益薪(意思解釋)
- 氣象萬千(意思解釋)
- 扶搖直上(意思解釋)
- 大開方便之門(意思解釋)
- 珍樓寶屋(意思解釋)
- 賢母良妻(意思解釋)
- 依樣畫葫蘆(意思解釋)
- 散言碎語(意思解釋)
- 快人快語(意思解釋)
- 二三其意(意思解釋)
- 離本趣末(意思解釋)
- 滿面春風(意思解釋)
- 鷸蚌相爭(意思解釋)
- 撥亂濟危(意思解釋)
- 寥寥無幾(意思解釋)
- 扣人心弦(意思解釋)
- 薪盡火滅(意思解釋)
- 避俗趨新(意思解釋)
※ 一沐三捉發(fā)的意思解釋、一沐三捉發(fā)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安內(nèi)攘外 | 原就藥的療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內(nèi)部,排除外患。 |
畏縮不前 | 畏懼退縮,不敢前進。 |
飽食終日,無所事事 | 飽:吃足;終日:整天。整天吃得飽飽的,什么事也不干。 |
溝滿壕平 | 形容飽滿。 |
陌路相逢 | 與陌生人相遇在一起。 |
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 | 焉:哪兒;附:依附。皮都沒有了,毛往哪里依附呢?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,就不能存在。 |
胸有成竹 |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。現(xiàn)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 |
漏洞百出 | 漏洞:不周密的地方;百出:形容出現(xiàn)次數(shù)很多。破漏的地方非常多。比喻說話、寫文章或做事破綻很多。 |
不分青紅皂白 | 比喻不分是非,不問情由。 |
喜新厭舊 | 厭:厭惡。喜歡新的;厭棄舊的。多指用情不專一。 |
遁入空門 | 遁:逃遁;空門:指佛教,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。指出家。避開塵世而入佛門。 |
土木形骸 | 形?。褐溉说男误w。形體象土木一樣。比喻人的本來面目,不加修飾。 |
觸目皆是 | 觸目:目光所及;皆:都。眼睛所見到的都是。 |
倦鳥知還 |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;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(xiāng)。 |
語重心長 | 重:鄭重。懇切話說得誠懇;有分量;心意深長。 |
鴻儒碩學 | 鴻儒:大儒;碩學:有很多學問的人。泛指學識淵博、造詣很深的學者。 |
鬼頭鬼腦 | 形容舉止詭秘;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狹路相逢 |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;沒有地方可讓。后多用來指仇人相見;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。 |
海水不可斗量 | 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。常與“人不可貌相”連用;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(xiàn)狀來測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來。 |
生公說法 | 生公:晉末高僧竺道生,世稱生公。竺道生解說佛法,能使頑石點頭。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,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。 |
各行各業(yè) | 泛指所有的人所從事的各種行業(yè)。 |
結(jié)纓伏劍 | 結(jié)纓:系上帽帶;伏劍:拔劍自刎。比喻為維護正義而獻身。 |
盡誠竭節(jié) | 誠:忠誠。節(jié):氣節(jié),義節(jié)。竭盡自己全部的忠誠和義節(jié)。亦作“盡節(jié)竭誠”、“盡心竭誠”、“盡忠竭力”、“盡忠竭誠”、“盡忠竭節(jié)”、“竭忠盡節(jié)”。 |
胡支扯葉 | 見“胡枝扯葉”。 |
空腹高心 | 腹內(nèi)空虛而目空一切。形容并無真才實學。 |
義不容辭 | 義:道義;容:允許。辭:推辭。道義上不允許推辭。 |
撥亂濟危 | 平定亂世,救濟危難。亦作“撥亂濟時”。 |
麻木不仁 | 不仁:失去感覺能力。本指肢體神經(jīng)失去感覺;對刺激沒有感覺。形容思想不敏銳;對事物反應遲鈍;漠不關(guān)心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