猢猻入布袋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猢猻:猴子。猴子進(jìn)了口袋。比喻行動(dòng)失去約束。
出處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:“僧曰:‘恁么即學(xué)人歸堂去也。’師曰:‘猢猻入布袋。’”
基礎(chǔ)信息
拼音hú sūn rù bù dài
注音ㄏㄨˊ ㄙㄨㄣ ㄖㄨˋ ㄅㄨˋ ㄉㄞˋ
繁體猢猻入布袋
感情猢猻入布袋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;指失去自由。
近義詞胡孫入袋
英語monkeys being confined in a bag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初出茅廬(意思解釋)
- 用心竭力(意思解釋)
- 不驕不躁(意思解釋)
- 信及豚魚(意思解釋)
- 想望豐采(意思解釋)
- 尾生之信(意思解釋)
- 如法炮制(意思解釋)
- 孜孜以求(意思解釋)
- 目不轉(zhuǎn)睛(意思解釋)
- 心直口快(意思解釋)
- 云天霧地(意思解釋)
- 之死靡二(意思解釋)
- 光前裕后(意思解釋)
- 令人作嘔(意思解釋)
- 各人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(意思解釋)
- 一剎那(意思解釋)
- 無窮無盡(意思解釋)
- 竹籃打水一場空(意思解釋)
- 如火如荼(意思解釋)
- 屨及劍及(意思解釋)
- 憐香惜玉(意思解釋)
- 千里命駕(意思解釋)
- 金蟬脫殼(意思解釋)
- 古來今往(意思解釋)
- 解甲歸田(意思解釋)
- 置之度外(意思解釋)
- 云游天下(意思解釋)
- 濫用職權(quán)(意思解釋)
※ 猢猻入布袋的意思解釋、猢猻入布袋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。
成語接龍(順接)
相關(guān)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不動(dòng)聲色 | 動(dòng):變動(dòng);聲:說話的聲音;色:臉色。內(nèi)心活動(dòng)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。形容鎮(zhèn)靜、沉著。也作“聲色不動(dòng)”、“不露聲色”。 |
堅(jiān)強(qiáng)不屈 | 屈:屈服。堅(jiān)韌、剛毅,毫不屈服。 |
驕生慣養(yǎng) | 驕:通“嬌”。指嬌生慣養(yǎng)。 |
緣慳分淺 | 慳:欠缺。緣分欠缺。指與對方無緣相見 |
處之泰然 | 處:處理;對待;之:代詞。泰: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樣子。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;沉著鎮(zhèn)定。也指對事情無動(dòng)于衷。也作“泰然處之”。 |
歇斯底里 | 情緒異常激動(dòng),舉止失常。 |
以權(quán)謀私 | 以:憑借;權(quán):權(quán)力;權(quán)勢;謀:謀求;謀??;私:私利。憑著權(quán)利謀取私利。 |
千錘打鑼,一錘定音 |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(fā)表決定性的意見。 |
古色古香 | (陳設(shè)、器物或藝術(shù)品)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(diào)。古香:古書畫散發(fā)出的氣味。 |
作亂犯上 | 犯:冒犯。違抗尊長或朝廷,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。 |
困而不學(xué) | 困:困惑,不明白。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(xué)習(xí)。 |
懸石程書 | 形容勤于政事。 |
鈿合金釵 | 鈿盒和金釵,相傳為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之信物。泛指情人之間的信物。 |
淡泊以明志,寧靜以致遠(yuǎn) | 淡泊:恬淡寡欲;寧靜:安寧恬靜;致:達(dá)到。不追求名利,生活簡樸以表現(xiàn)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穩(wěn)沉著,才可有所作為。 |
皮笑肉不笑 |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。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。 |
汗馬功勞 | 汗馬:戰(zhàn)馬奔馳出汗。指將士立下戰(zhàn)功。后指對事業(yè)的辛勤貢獻(xiàn)。 |
綿里藏針 | 綿絮里邊藏著針。比喻外表溫柔;內(nèi)心尖刻厲害;也比喻柔中有剛。 |
形影相隨 | 像人或物體與其影子那樣總是在一起。形容關(guān)系密切;永不分離。 |
鷸蚌相爭 | “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”的省語。比喻雙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。 |
北斗之尊 |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。比喻地位非常尊貴。 |
義不容辭 | 義:道義;容:允許。辭:推辭。道義上不允許推辭。 |
前赴后繼 | 赴:奔赴。前面的沖上去了;后面的緊跟上來。形容不斷投入戰(zhàn)斗;奮勇沖殺向前。 |
踵趾相接 | 謂腳跡相連。形容人數(shù)眾多,接連不斷。 |
除惡務(wù)本 | 鏟除惡勢力,必須杜絕根本。 |
始終一貫 | 自始至終都一樣。 |
來情去意 | 事情的內(nèi)容和原因。 |
奪其談經(jīng) | 比喻在辯論中壓倒眾人。 |
莫明其妙 | 說不出其中的奧妙。形容事情非常奇怪,說不出道理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