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類拔萃的成語故事

拼音chū lèi bá cuì
基本解釋出:超過;類:同類;拔:超出;萃:草叢生的樣子;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。超出那一類;高出那一群。形容人的品德、才能超出同類之上。
出處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圣人之于民,亦類也。出于其類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來,未有盛于孔子也?!?/p>
孟子,名軻,字子輿,鄒國(今山東鄒城東南)人,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學生。他繼承了孔子的學說,是戰(zhàn)國時期的偉大思想家、教育家。 有一天,孟子的學生公孫丑問孟子:“老師,古代的伯夷、伊尹同孔子差不多吧?” 孟子說:“孔子的學生有若曾這樣說過:‘凡是同類的都可以相比較,如麒麟同其他走獸比,鳳凰同其他飛鳥比,泰山同其他丘陵比,河海同水洼細流比,而前者都遠遠超過了后者。圣人和其他人也是同類,但圣人已遠遠超出、高過其他人了(出于其類拔乎其萃)。自有人類以來,沒有人比孔子更偉大了?!?/p>
出類拔萃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出類拔萃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照單全收 | 清·惜陰堂主人《二度梅》第六回:“俗語說得好:‘人情不在厚薄’,看老夫的情面,不要與他較量,照單全收了罷。” |
親上作親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90回:“又聽見二奶奶說,寶玉的事,老太太總是要親上作親的,憑誰來說親,橫豎不中用?!?/td> |
怪誕不經(jīng) | 明 凌濛初《<二刻拍案驚奇>原序》:“有如《西游》一記,怪誕不經(jīng),讀者皆知其謬。” |
燈蛾撲火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7回:“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,倒來戲弄老娘!正是燈蛾撲火,惹焰燒身?!?/td> |
經(jīng)文緯武 | 唐 許敬宗《定宗廟樂議》:“雖復圣跡神功,不可得而窺測,經(jīng)文緯武,敢有寄于名言?!?/td> |
剛正不阿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一員官》:“濟南同知吳公,剛正不阿?!?/td> |
照葫蘆畫瓢 | 宋·魏泰《東軒筆錄》第一卷:“太祖笑曰:‘頗聞翰林草制,皆檢前人舊本,改換詞語,此乃俗所謂‘依樣畫葫蘆’耳,何宣力之有?’” |
旁征博引 | 清 王韜《淞隱漫錄》:“生數(shù)典已窮,而女博引旁征,滔滔不竭,計女多于生凡十四則?!?/td> |
倦鳥知還 | 晉·陶潛《歸去來辭》:“云無心以出岫,鳥倦飛而知還?!?/td> |
永垂不朽 | 《魏書 高祖紀下》:“雖不足綱范萬度,永垂不朽,且可釋滯目前,厘整時務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