劍及屨及的成語故事

拼音jiàn jí jù jí
基本解釋形容行動堅決迅速。
出處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聞之,投袂而起,屨及于窒皇,劍及于寢門之外,車及于蒲胥之市。秋九月,楚子圍宋?!?/p>
春秋時期,楚莊王派申舟去齊國訪問,申舟沒有經(jīng)得宋國同意而路過宋國,被宋人所殺。楚王聽說此事后,就調(diào)集軍隊,當年9月派兵圍攻宋國,他迫不及待要為申舟報仇,快速跑出去,捧鞋的人追到寢門,捧劍的人追到寢門外才追上他。
劍及屨及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劍及屨及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分道揚鑣 | 北齊 魏收《魏書 拓跋志傳》:“洛陽我之豐沛,自應分路揚鑣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?!?/td> |
一寸丹心 | 宋 楊萬里《誠齋集 卷十二 新除廣東常平之節(jié)感恩書懷》詩:“向來百煉今繞指,一寸丹心白日明?!?/td> |
書通二酉 | 語出《太平御覽》卷四九引南朝·宋·盛弘之《荊州記》:“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,相傳秦人于此而學,因留之?!?/td> |
吸血鬼 | |
視微知著 | |
目不轉(zhuǎn)睛 | 晉 楊泉《物理論》:“子義燃燭危坐通曉,目不轉(zhuǎn)睛,膝不移處?!?/td> |
今來古往 | 唐·崔玨《道林寺》詩:“今來古往人滿地,勞生未了歸丘墟?!?/td> |
取而代之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“秦始皇帝游會稽,渡浙江,梁與籍俱觀。籍曰:‘彼可取而代也?!?/td> |
大失所望 | 漢 司馬遷《史記 高祖本記》:“秦人大失望?!?/td> |
白發(fā)蒼蒼 | 唐 韓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吾年未四十,而視茫茫,白發(fā)蒼蒼,而齒牙搖動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