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足掛齒的成語故事

拼音hé zú guà chǐ
基本解釋掛齒:放在嘴里說。有什么值得說的呢?形容不值一提。原帶有輕蔑意;現(xiàn)表示客套的話語。
出處東漢 班固《漢書 叔孫通傳》: “此特群盜鼠竊狗盜,何足置齒牙間哉?”
何足掛齒的典故
秦朝末年,陳勝吳廣舉旗造反,四方響應(yīng)。秦二世慌忙召集博士與儒生議論軍情。儒生認(rèn)為應(yīng)該發(fā)兵討伐。叔孫通看出秦二世膽怯,明白他對儒生的話很反感,就說當(dāng)前四方太平,那幾個(gè)反叛的兵卒只是區(qū)區(qū)小事,何必把他們放在嘴上呢?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何足掛齒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繪影繪聲 | 清 憂患余生《<官場現(xiàn)形記>序》:“而壹意孤行,為若輩繪影繪聲,定一不磨之鐵案?!?/td> |
來去無蹤 |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八十一回:“拿著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,來無影,去無蹤?!?/td> |
冷若冰霜 | 清 劉鄂《老殘游記續(xù)集》第二回:“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,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?!?/td> |
望風(fēng)撲影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51回:“蔣平道:‘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?不是望風(fēng)撲影么?’” |
患難與共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越王為人長頸鳥喙,可與共患難,不可與共樂?!?/td> |
勞民傷財(cái) | 《元史 李元禮傳》:“而又勞民傷財(cái),以奉土木?!?/td> |
溢于言表 | 明 朱舜水《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》:“來書十讀,不忍釋手,真摯之情,溢于言表?!?/td> |
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| 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?” |
東扶西倒 | 宋 楊萬里《過南蕩》詩:“笑殺槿籬能耐事,東扶西倒野酴醿。” |
藏形匿影 | 《鄧析子 無厚》:“君者,藏形匿影,群下無私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