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號出令的成語故事

拼音fā hào chū lìng
基本解釋發(fā):發(fā)布;號:號令;令:命令。發(fā)布命令,下指示進(jìn)行指揮。
出處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經(jīng)解》:“發(fā)號出令而民說謂之和,上下相親謂之仁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發(fā)號出令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發(fā)號出令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得意洋洋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管晏列傳》:“意氣揚(yáng)揚(yáng),甚自得也?!?/td> |
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清·張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櫛沐甚凈?!?/td> |
首身分離 | 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頤,首身分離。” |
裾馬襟牛 | 唐韓愈《符讀書城南》詩:“人不通古今,馬牛而襟裾。” |
歇斯底里 | 茅盾《嚴(yán)霜下的夢》:“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,我仿佛看見許多狼,張開了鋸樣的尖嘴,在撕碎美麗的身體?!?/td> |
刑期無刑 | 語出《書 大禹謨》:“刑期于無刑?!?/td> |
一干二凈 |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:“他是‘一毛不拔’,我們是‘無毛不拔’,把他拔的一干二凈,看他如何?” |
倒懸之危 | 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當(dāng)今之時(shí),萬乘之國,行仁政,民之悅之,如解倒懸也。 |
見危致命 |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士見危致命,見得思義?!?/td> |
火燭銀花 | 宋 朱淑真《元夜》詩之三:“火燭銀花觸目紅,揭天鼓吹鬧東風(fēng)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