鞠躬盡瘁的成語故事

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
基本解釋指恭敬謹(jǐn)慎,竭盡心力。
出處明 宋濂《先府君蓉峰處士阡表》:“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,誓勿蹶其門?!?/p>
漢末,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(xiàn)帝,改國號為魏,自己做了皇帝,即魏文帝。這時,占據(jù)四川一帶的劉備,也宣告登基,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“先主”。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,定都成都。于是,連同江南(江東)的東吳,就正式出現(xiàn)了魏、蜀、吳三國的局面。(參看“三顧茅廬”) 不久,劉備去世,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為“后主”。諸葛亮繼續(xù)任丞相,并受封為“武鄉(xiāng)侯”,蜀國一切軍政大權(quán),都操在他手里,由他裁決。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(lián)吳伐魏的,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(jié)好,一面南征孟獲,平定南中諸郡,以消除后顧之憂,然后充實軍備,練兵習(xí)武,積極準(zhǔn)備北伐魏國。出兵的時候,曾上表后主,力勸聽信忠言,任用賢臣,這就是后來流傳的《前出師表》??墒沁@次北伐,沒有完成,就暫時退兵回蜀。過了一些時候,諸葛亮又發(fā)動了第二次北伐,當(dāng)時蜀國臣子官員中,頗有反對興師動眾的,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,分析當(dāng)時局勢,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,必須北伐。這就是后來和《前出師表》同樣流傳的《后出師表》。 諸葛亮的前后兩次出師表,所表現(xiàn)的忠貞氣節(jié),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。 《后出師表》的末后有一句道:“臣鞠躬盡瘁,死而后已……”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一句成語。
鞠躬盡瘁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鞠躬盡瘁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青天霹靂 | 宋 釋惟白《續(xù)傳燈錄 南康軍云居宗振首座》:“我有一機(jī)直下示伊,青天霹靂,電卷星馳?!?/td> |
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清·張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櫛沐甚凈?!?/td> |
沒顛沒倒 | 元 李行道《灰闌記》第二折:“你兩個都不為年紀(jì)老,怎么的便這般沒顛沒倒,對官司不分個真假,辨?zhèn)€清濁?!?/td> |
不敢茍同 | 葉赫那拉·圖鴻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臺這般說話在下可不敢茍同,紅花會劫富濟(jì)貧,替天行道。” |
說一不二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40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東閃西挪,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?!?/td> |
惜指失掌 | 《南史 阮佃夫傳》:“佃夫拂衣出戶,曰:‘惜指失掌邪?’” |
明爭暗斗 | 馮玉祥《我的生活》:“于是兩方明爭暗斗,各不相讓,一天利害一天,鬧成所謂‘府院之爭’。” |
空費(fèi)詞說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卷三十三:“仆有一計,于兄甚便。只恐兄溺 枕席之愛,未必能行,使仆空費(fèi)詞說耳!” |
上無片瓦,下無插針之地 |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二十:“上無片瓦,下無卓錐,學(xué)人向什么處立?” |
路無拾遺 | 《孔子家語·相魯》:“孔子初仕為中都宰,中都魯邑制為養(yǎng)生送死之節(jié),長幼異食、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(qiáng)弱異任、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涂、路無拾遺、器不雕偽,……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