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化為碧的成語故事

拼音xuè huà wéi bì
基本解釋碧:碧玉。人死后血液凝固為碧玉。形容為正義而流的鮮血。比喻人的精誠所至。
出處戰(zhàn)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外物》:“伍員流于江,萇弘藏其血,三年化為碧?!?/p>
周朝時期,劉文公的大夫萇弘一生忠于朝廷,不卑不亢,有浩然正氣。他因?yàn)檎倍米锪顺袡?quán)貴,蒙冤被周人殺害,傳說他被殺的當(dāng)時,有人慕名收集他的血液藏在家里,三年后這些干血塊全都化為碧玉。
血化為碧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血化為碧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回心轉(zhuǎn)意 | 元 高則誠《琵琶記》第31出:“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轉(zhuǎn)意時節(jié),且更耐看如何?” |
是非口舌 | 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·滕大尹鬼斷家私》:“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,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,反為干凈,省了許多是非口舌?!?/td> |
從俗浮沉 | 漢 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故且從俗浮沉,與時俯仰,以通其狂感。 |
謳功頌德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周本紀(jì)》:“民皆歌樂之,頌其德。” |
緣慳分淺 | 明·西湖漁隱主人《歡喜冤家》第22回:“緣慳分淺,不獲再睹豐儀?!?/td> |
形神不全 | 西漢·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》:“士生乎鄙野,推選則祿焉,非不遂遵也,然而形神不全?!?/td> |
天之驕子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匈奴傳上》:“南有大漢,北有強(qiáng)胡。胡者,天之驕子也?!?/td> |
當(dāng)機(jī)立斷 | 漢 陳琳《答東阿王箋》:“秉青萍干將之器,拂鐘無聲,應(yīng)機(jī)立斷。” |
年少無知 | 明·程登吉《幼學(xué)瓊林》第二卷:“口尚乳臭,謂世人年少無知;三折其肱,謂醫(yī)士老成諳練?!?/td> |
人心歸向 | 《晉書·熊遠(yuǎn)傳》:“人心所歸,惟道與義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