慞惶失次的成語故事

拼音zhāng huáng shī cì
基本解釋慞惶:彷徨疑懼的樣子;次:次第,常態(tài)。形容驚恐失態(tài)
出處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103卷:“守真受教而往,方至其家,坐于客館,而歧哥已覺,慞惶失次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慞惶失次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慞惶失次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上氣不接下氣 |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七回:“一霎時漂流數(shù)百里外,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?!?/td> |
莫衷一是 | 清 吳趼人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議論紛紛,莫衷一是。” |
旦夕之間 | 漢·無名氏《焦仲卿妻》:“蒲葦一時紉,便作旦夕間?!?/td> |
進本退末 | 西漢 桓寬《鹽鐵論 本議》:“愿罷鹽鐵酒榷均輸,所以進本退末,廣利農(nóng)業(yè)便也。” |
寸步不離 | 南朝 梁 任昉《述異記》:“夫妻相重,寸步不相離?!?/td> |
舉善薦賢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舉善薦賢,乃美事也;卿何薦人于朝,即自焚其奏稿,不令人知耶?” |
飲水思源 | 北周 庾信《征調曲》:“落其實者思其樹,飲其流者懷其源?!?/td> |
十全大補 |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85回:“只見一個醫(yī)生在那里和他診脈,開了脈案,定了一個十全大補湯加減,便去了?!?/td> |
語不驚人 | 唐 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》詩:“為人性僻耽佳句,語不驚人死不休?!?/td> |
困而不學 | 《論語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學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學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學,民斯為下矣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