殷浩書空的成語故事

拼音yīn hào shū kōng
基本解釋晉中軍將軍殷浩被廢,除名為民,在信安,常終日書空作“咄咄怪事”四字。見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黜免》。后以“殷浩書空”借指事情令人驚奇詫異。
出處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黜免》:“殷中軍(殷浩)被廢在信安,終日恒書空作字,揚州吏民尋義逐之,竊視,唯作‘咄咄怪事’四字而已。”
殷浩書空的典故
東晉揚州刺史殷浩與大將桓溫不合,王羲之勸他大敵當前應以國事為重,殷浩不但不聽,領兵北伐,屢戰(zhàn)屢敗,被廢為平民,流放到信安,他整天無憂無慮地讀書吟詩,老是在紙上寫“咄咄怪事”四個字來表示心中的不平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殷浩書空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閎意妙指 | 清·龔自珍《六經正名》:“《孝經》者,曾子以后,支流苗裔之書,平易泛濫,無大疵,無閎意妙指,如置之二戴所錄中,與《坊記》、《緇衣》、《孔子閑居》、《曾子天圓》比,非《中庸》、《祭義》、《禮運》之倫也。” |
聾者之歌 | 《淮南子 原道》:“夫內不開于中,而強學問者,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,此何以異于聾者之歌也,效人為之而無以自樂也,聲出于口則越而散矣?!?/td> |
處實效功 | |
孜孜以求 | 孫犁《蕓齋瑣談》:“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、有根有據、博大精深的治學方法,也為人所熟知了?!?/td> |
拉大旗作虎皮 |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問題》:“首先應該掃蕩的,倒是拉大旗作虎皮,包著自己,去嚇唬別人。” |
冠絕一時 | 《晉書·劉聰載記》:“十王習擊刺,猿臂善射,彎弓三百斤,膂力驍捷,冠絕一時?!?/td> |
藏形匿影 | 《鄧析子 無厚》:“君者,藏形匿影,群下無私?!?/td> |
挖空心思 | 清 俞萬春《蕩寇志》:“今此賊挖空心思,用到如許密計,圖我安如泰山之鄆城。” |
作賊心虛 | 宋 釋悟明《聯(lián)燈會要 重顯禪師》:“卻顧侍者云:‘適來有人看方丈么?’侍者云:‘有?!瘞熢疲骸髻\人心虛?!?/td> |
信以為真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只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之后,在人前夸炫家世,同僚中不知他的來歷,信以為真,把他十分敬重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