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蛇飛動的成語故事

拼音lóng shé fēi dòng
基本解釋仿佛龍飛騰,蛇游動。形容書法氣勢奔放,筆力勁健。
出處宋 蘇軾《西江月 平山堂》詞:“十年不見老仙翁,壁上龍蛇飛動。”
龍蛇飛動的典故
唐朝張丞相字寫得不好,卻偏偏喜歡寫草書,他不是按正規(guī)的草書去寫,而是自創(chuàng),把字寫得龍蛇飛動,讓人辨認(rèn)不出,這苦了幫他抄稿的侄兒。一次他侄兒幫他抄詩作時,字認(rèn)不出就去問他,他自己也認(rèn)不出來,卻責(zé)怪侄兒怎么不早問他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龍蛇飛動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不動聲色 | 宋 歐陽修《相州晝錦堂記》:“垂紳正笏,不動聲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,可謂社稷之臣矣?!?/td> |
經(jīng)史子集 | 《新唐書·藝文志》:“兩都各聚書四部,以甲乙丙丁為次,列經(jīng)史子集四庫?!?/td> |
本位主義 | 毛澤東《關(guān)于糾正黨內(nèi)的錯誤思想》:“(六)本位主義,一切只知道為四軍打算,不知道武裝地方群眾是紅軍的重要任務(wù)之一。” |
二百五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83回:“原來他是一個江南不第秀才,捐了個二百五的同知,在外面瞎混。” |
犀牛望月 | 《關(guān)尹子 五鑒》:“譬如犀牛望月,月形入角,特因識生,始有月形,而彼真月,初不在角?!?/td> |
杜絕言路 | 《后漢書·袁紹傳》:“操欲迷奪時明,杜絕言路?!?/td> |
鬼爛神焦 | 唐 韓愈《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》:“截然高周燒四垣,神焦鬼爛無逃門?!?/td> |
飲水思源 | 北周 庾信《征調(diào)曲》:“落其實者思其樹,飲其流者懷其源?!?/td> |
倒冠落佩 | 唐·杜牧《晚晴賦》:“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,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?!?/td> |
花言巧語 |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20卷:“巧言,即所謂花言巧語,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