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言九鼎的成語故事

拼音yī yán jiǔ dǐng
基本解釋一句話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。形容能起決定作用的言論或意見。
出處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平原君列傳》:“毛先生一至楚,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。”
一言九鼎的典故
戰(zhàn)國時,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,形勢十分危急,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。平原打算帶領(lǐng)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,已挑了十九名,尚少一個定不下來。這時,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,平原君半信半疑,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。
平原君到了楚國后,立即與楚王談及“援趙”之事,談了半天也毫無結(jié)果。這時,毛遂對楚王說:“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,你一言不發(fā),可你別忘了,楚國雖然兵多地大,卻連連吃敗仗,連國都也丟掉了,依我看,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(lián)合起來抗秦呀!”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,立即答應(yīng)出兵援趙。
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:“毛先生一至楚,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。”(九鼎大呂:鐘名,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。)
成語“一言九鼎”由這個故事而來,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一言九鼎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枉尺直尋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枉尺而直尋,宜若可為也?!敝祆浼ⅲ骸巴?,屈也;直,伸也。八尺為尋,所屈者小,所伸者大也?!?/td> |
死腦瓜骨 | 錦云等《草莓三爺》:“你呀,就是死腦瓜骨!” |
萬眾一心 | 清 金安清《洋務(wù)宜遵祖訓,安內(nèi)攘外,自有成效說》:“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上下聯(lián)絡(luò),萬眾一心。” |
骨肉離散 | 《詩經(jīng) 唐風 杕杜序》:“《杕杜》,刺時也。君不能親其宗族,骨肉離散,獨居而無兄弟,將為沃所并爾。” |
說一不二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40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東閃西挪,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?!?/td> |
烏合之眾 | 管仲《管子》:“烏合之眾,初雖有歡,后必相吐,雖善不親也?!?/td> |
舉重若輕 | 清 趙翼《甌北詩話》:“坡詩不尚雄杰一派,其絕人處,在乎議論英爽,筆鋒精銳,舉重若輕,讀之似不甚用力,而力已透十分。” |
處實效功 | |
鬼瞰其室 | 《文選·揚雄〈解嘲〉》:“高明之家,鬼瞰其室?!崩钌谱⒁钇嬖唬骸肮砩窈τVt。”劉良注:“是知高明富貴之家,鬼神窺望其室,將害其滿盈之志矣?!?/td> |
九霄云外 | 元 無名氏《抱妝盒》第二折:“太子也,你在這七寶盒中,我陳琳早魂飛九霄云外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