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共戴天的成語故事

拼音bù gòng dài tiān
基本解釋共:共同;戴:頂著。不跟仇敵在同一個天底下生活。形容仇恨極深;誓不兩立。
出處西漢 戴圣《禮記 曲禮上》:“父之仇,弗與共戴天?!?/p>
公元1138年,金國派使者要挾南宋皇帝遞降書順表,宋高宗、秦檜貪生怕死,準備降金。大臣胡銓寫《戊午上高宗封事》表示反對:“誓與秦檜等人不共戴天,希望斬下他的人頭懸掛城門示眾,然后誅殺金國使者。否則自己將蹈東海而死?!?/p>
不共戴天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不共戴天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彬彬有禮 |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83回:“喚出他兩個兒子,兄先弟后,彬彬有禮?!?/td> |
源源不斷 | 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見之,故源源而來?!?/td> |
揚威耀武 |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三十五回:“揚威耀武顯神通,走石飛沙弄本事?!?/td> |
一場空 |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40回:“枉費心機空費力,雪消春水一場空?!?/td> |
鬼鬼祟祟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31回:“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!你們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,也瞞不過我去。” |
三十三天 | 《勝鬘寶窟》卷下:“此言三十三天者,中國言悉怛梨余惡衛(wèi)陵,此中唯取怛梨二字為忉利天也。怛梨,忉利,彼國音不同耳?!?/td> |
女生外向 | 東漢·班固《白虎通·封公侯》:“男生內向,有留家之義;女生外向,有從夫之義?!?/td> |
閑情逸趣 | 茅盾《幻滅》:“他們都是兒女成行,并且職務何等繁劇,尚復有此閑情逸趣,更無怪那班青年了。” |
地丑德齊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今天下地丑德齊,莫能相尚?!?/td> |
才高七步 |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文學》:“文帝(曹丕)嘗令東阿王(丕弟曹植)七步中作詩,不成者行大法;應聲便為詩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豉以為汁;箕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