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口八嘴的成語故事

拼音qī kǒu bā zuǐ
基本解釋同“七嘴八舌”。
出處魯迅《墳·我之節(jié)烈觀》:“既不羞自己怯弱無能,也不提暴徒如何懲辦,只是七口八嘴,議論他死了沒有,受污沒有,死了如何好,活著如何不好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七口八嘴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七口八嘴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 | 《禮記·學記》:“是故學然后知不足。教然后知困,然后能自強也?!?/td> |
逢人只說三分話 |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語云,逢人只說三分話,只此便是不忠?!?/td> |
費盡心機 | 宋 戴復古《石屏集 論詩絕句》:“有時勿得驚人句,費盡心機做不成?!?/td> |
喟然長嘆 | 《論語·子罕》:“顏淵喟然嘆曰:‘仰之彌高,鉆之彌堅?!?/td> |
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 | 謝扶民《壯族人民優(yōu)秀的兒子韋拔群》:“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,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。” |
壞法亂紀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禮運》:“故天子適諸侯,必舍其祖廟,而不以禮籍入,是謂天子壞法亂紀。” |
出頭露面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:“孫二娘從小出頭露面,況是過來人,慣家兒,也不害什么羞恥?!?/td> |
苦口之藥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孫奮傳》:“夫良藥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達者能受之?!?/td> |
同心合力 | 《書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到此為止 | 陳忠實《白鹿原》第16章:“兆海痛苦地嘆口氣:‘完了。到此為止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