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履蹣跚的成語故事

拼音bù lǚ pán shān
基本解釋蹣跚: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。形容走路腿腳不方便,歪歪倒倒的樣了。
出處宋 龔熙正《釋常談 步履蹣跚》:“患腳謂之步履蹣跚?!?/p>
平原君家臨街的樓房很高,在樓上可以俯瞰附近居民的房屋,平原君的美人--待妾,就住在樓上。有一天,眾美人在樓上閑望,看到一個瘸腿的人到井臺打水。美人們見到他行路緩慢,東搖西晃的樣子,忍不住哄笑起來,有的還學(xué)仿他走路的姿態(tài)來取樂。這個瘸腿的人,受到這番侮弄很是惱怒。第二天清早,這個人就來登門拜訪平原君,要求說:“我聽說你喜歡接納賢士,而賢士所以會不遠(yuǎn)千里來投奔你,是因?yàn)槟隳芸粗刭t士,輕賤美女的緣故。我不幸有了腰彎曲,背隆高的病,你的房里人在高處看到了,肆意笑弄我,這是不合禮的。我要得到笑我的人的頭!”平原君假笑著答應(yīng)說:“好啦。”等那個人走了后,平原君冷笑了一聲,對左右的人說:“瞧那個小子,倒想以一笑的原故讓我殺美人,不也太過份了嗎!”到底沒有殺。過了一年多,往在平原君家里的賓客,一個接著一個的走了有一多半。平原君很奇怪,對留下未走的門客說:“我對待各位,可以說是誠心誠意的,沒有敢失過禮,為什么走了那么多的人呢?”有一個門客上前直率地說:“就因?yàn)槟悴粴⒛切θ惩鹊娜耍@說明你喜歡女色而看不起士人,所以賓客就走了”。平原群聽了大為后悔,立刻叫人殺了那些嘲笑過瘸腿士人的美人,拿著頭親自到瘸腿人的家去謝罪。不久,離開平原君家的賓客,才又一個接著一個的回來了。 宋代無名氏在《釋常談》一書中,轉(zhuǎn)述這個故事時,把《史記》原文“磐散行汲”說成是“步履蹣跚”。據(jù)近人楊天戈在《漢語成語溯源》中解釋:磐散即蹣跚,行汲是步行提水??梢姟?em>步履蹣跚”一語,是“磐散行汲”一語的衍化,它的源頭遠(yuǎn)在兩千多年前呢。
步履蹣跚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步履蹣跚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婦人醇酒 | 語出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秦數(shù)使反閒……公子(無忌)自知再以毀廢,乃謝病不朝,與賓客為長夜飲,飲醇酒,多近婦女,日夜為樂者四歲,竟病酒卒?!?/td> |
前瞻后顧 | 清·梁章鉅《歸田瑣記·七十致仕》:“死期將至,尚留金紫之班,而必至日暮途遠(yuǎn),夜行不休,前瞻后顧,無所棲歸,不亦太可憐乎!” |
連編累牘 | 清 魏子安《花月痕》第三回:“雖終日兀坐車中,不發(fā)一語,其實(shí)連編累牘也寫不了他胸中情緒。” |
漚沫槿艷 | 《太平廣記》第351卷:“某非獵食者,哀君情切,因來奉救。漚沫槿艷,不必多懷?!?/td> |
自食其果 | 茅盾《〈呼蘭河傳〉序》:“除了因?yàn)橛廾帘J囟允称涔?,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。 |
萬里長城 | 《南史·檀道濟(jì)傳》:“道濟(jì)見收,憤怒氣盛,目光如炬,俄爾間引飲一斛,乃脫幘投地,曰:‘乃壞汝萬里長城!’” |
生死有命 | 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對俗》:“生死有命,修短素定,非彼藥物,所能損益。” |
表里如一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顏淵》:“行之以忠者,是事實(shí)要著實(shí)?!彼?朱熹集注:“以忠,則表里如一。” |
氣象萬千 | 宋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:“浩浩蕩蕩,橫無際涯,朝暉夕陰,氣象萬千,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?!?/td> |
煢煢孑立 | 晉 李密《陳情表》:“外無期功強(qiáng)近之親,內(nèi)無應(yīng)門五尺之童。煢煢孑立,形影相吊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