適得其反的成語故事

拼音shì dé qí fǎn
基本解釋恰恰得到相反的結(jié)果。形容結(jié)果正好與希望相反。
出處清 魏源《籌海篇 議守上》:“今議防堵者,莫不曰:‘御諸內(nèi)河不若御諸??冢T海口不若御諸外洋?!恢诉m得其反也?!?/p>
春秋末年,晉國卿士趙鞅是一個不肯荼毒生靈的慈善家,每逢新年,他將百姓進獻給他的斑鳩放生,然后重賞獻斑鳩的人。有人說他這樣做使更多的斑鳩遭到捕殺,勞民傷財。趙簡子認為此話很有道理,下令禁止捕捉斑鳩與放生了。
適得其反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適得其反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用心竭力 | 明·無名氏《破天陣》:“如今圣人招賢納士,豁達大度,正用你股肱之臣,則要你用心竭力也?!?/td> |
反唇相稽 | 漢 賈誼《治安策》:“婦姑不相說(悅),則反唇而相稽。” |
緣慳分淺 | 明·西湖漁隱主人《歡喜冤家》第22回:“緣慳分淺,不獲再睹豐儀。” |
德容言功 | 語出《禮記·昏義》。見“德言容功”。 |
揚幡擂鼓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8回:“如今是揚幡擂鼓,弄至大家都知道了,都看見了?!?/td> |
材輕德薄 | 宋 朱熹《論臧否所部守臣狀》:“熹委是材輕德薄,不足取信,豈復更敢臧否人物。” |
兵無常勢 | 先秦 孫武《孫子 虛實》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趨下;兵之形,避實而擊虛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敵而制勝。故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;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,謂之神?!?/td> |
大樹將軍 | 《后漢書·馮異傳》:“諸將軍并坐論功,異常獨屏樹下,軍中號曰‘大樹將軍’?!?/td> |
撈一把 | 劉知俠《鐵道游擊隊》第五章:“他就想再撈一把,可是越撈越深?!?/td> |
倒冠落佩 | 唐·杜牧《晚晴賦》:“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,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