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齒徒增的成語故事

拼音mǎ chǐ tú zēng
基本解釋馬的牙齒有多少,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齡有多大。比喻自己年歲白白地增加了,學(xué)業(yè)或事業(yè)卻沒有什么成就。
出處《穀梁傳 僖公二年》:“璧則猶是也,而馬齒加長矣。”
馬齒徒增的典故
春秋時期,晉獻公一心想吞并虢國,苦于沒有路到達。大夫荀息建議用駿馬和美玉作為交換條件,換取虞國借道。晉獻公忍痛割愛拿出駿馬和美玉。晉國輕而易舉滅了虢國,荀息于是馬上建議滅掉虞國,奪回了美玉和駿馬,只是駿馬多長了幾顆牙齒而矣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馬齒徒增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分道揚鑣 | 北齊 魏收《魏書 拓跋志傳》:“洛陽我之豐沛,自應(yīng)分路揚鑣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?!?/td> |
鳴鑼開道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99回:“大凡官府出街,一定是鳴鑼開道的?!?/td> |
一無所有 | 《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》:“如水中之月,空里之風(fēng),萬法皆無,一無所有。” |
挺身而出 | 《舊五代史 周 唐景思傳》:“后數(shù)日城陷,景思挺身而出,使人告于鄰郡,得援軍數(shù)百,逐其草冠,復(fù)有其城,毫民賴是以濟。” |
八斗之才 | 唐 李商隱《可嘆》詩:“宓妃愁坐芝田館,用盡陳王八斗才?!?/td> |
防患于未然 | 《周易 既濟》: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?!稑犯娂?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?!?/td> |
丑聲遠播 | 《宋書·盧陵孝獻王義真?zhèn)鳌罚骸跋剃栔?,丑聲遠播?!?/td> |
辭簡意足 | 元·白珽《湛園靜語·葉水心》:“如此數(shù)卷,辭簡意足,一坐駭然?!?/td> |
饑腸轆轆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西湖主》:“而枵腸轆轆,饑不可堪?!?/td> |
今來古往 | 唐·崔玨《道林寺》詩:“今來古往人滿地,勞生未了歸丘墟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