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壯山河的成語故事

拼音qì zhuàng shān hé
基本解釋氣:氣概;壯:雄壯;宏偉。形容氣勢之大;比山河還要雄壯。
出處唐 張說《孔補闕集市》:“族高辰象,氣壯山河,神作銅鉤,天開金印。”
氣壯山河的典故
南宋大臣趙鼎出身貧寒,四歲就失去父親,在母親撫養(yǎng)和教育下成長。他二十一歲考中進士,當官時敢于批評權貴,受到宰相吳敏賞識,被調到都城開封任職。
1125年冬,北方的金國出兵南侵。次年秋攻陷太原,嚴重地威脅到宋朝的安全?;栌古橙醯乃螝J宗驚慌失措,趕緊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。一些貪生怕死的大臣,主張割讓土地向金國求和。趙鼎與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。他說:“祖先留下來的國土,怎能拱手送給別人?望陛下千萬不要考慮這種意見!”
可是,欽宗非常懼伯金兵,決心屈膝投降,把大好山河割讓。金軍使者來談判時,要求把黃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讓給金國,欽宗不敢違抗,竟答應了金軍提出的要求。但是,金國統(tǒng)治者并不滿足,他們命令部隊繼續(xù)甫下。這年底,金兵抵達開封城下。膽小如鼠的欽宗不等金軍攻破,就親自到金軍營中乞求投降。不久,金兵統(tǒng)帥扣留了欽宗,讓部下進城掠奪,然后把欽宗和他的父親徽宗當作俘虜,連同搜刮到的大量金銀財寶,一起返回金國。北宋王朝就此滅亡。
不久,欽宗的弟弟康王趙構在南京建立了南末王朝,史稱宋高祖。宋高祖即位初期,起用了一批主戰(zhàn)派的大臣,趙鼎也在其中。曾經(jīng)擔任過宰相的秦檜,是主和派的頭目,因結黨專權而被罷職。趙鼎對他很警惕,曾經(jīng)向人表示過,此人如果得志,我門就沒有立足之地。不料、后來秦檜又一次被任命為宰相。他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南而不真心抗金,便竭力唆使高宗與全國講和。趙鼎對他自然反對。于是,秦檜經(jīng)常在高宗面前說趙鼎的壞話,使高宗對他逐漸失去信任。后來,高宗終于將他貶到外地去當官。
趙鼎離京時,秦檜假惺惺地為他送行。但趙鼎并不領情,只是輕蔑地瞧了他一眼,拱拱手就走了。為此,秦檜更加忌恨趙鼎,將他越調越遠,最后貶謫到朱崖。趙鼎在朱崖住了三年,熟人都不敢去看望他,生活非常困苦。秦檜知道他的處境后,認為他活得不可能長久,便囑咐地方官每月向自己呈報他是否還活著。趙鼎六十二歲那年,終于患了重病。臨死前,他把兒子叫到床前,悲憤他說道:“秦檜非要置我于死地。我不死,他可能會對你們下毒手;我死了,才可不再連累你們!”說罷,他叫兒子取來一面銘旌,在上面書寫了一行字。它的意思是:我身騎箕、尾兩座星宿回歸上天,我的氣概像高山大河那樣雄壯豪邁地存在于本朝。幾天后,趙鼎不食而死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氣壯山河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木本水源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猶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謀主也。” |
一無所有 | 《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》:“如水中之月,空里之風,萬法皆無,一無所有?!?/td> |
趁火打劫 | 清 頤瑣《黃繡球》第三回:“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,黃通理更代為躊躇,怕的是越來越多,容不下去,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,順手牽羊的事。” |
富貴不淫,威武不屈 | 清·方亨咸《邵村雜記·武風子傳》:“其有道者歟?不然,何富貴不淫,威武不屈耶?” |
壓歲錢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,散押歲錢、荷包、金銀錁,擺上合歡宴來?!?/td> |
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 | 謝扶民《壯族人民優(yōu)秀的兒子韋拔群》:“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,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?!?/td> |
旁征博引 | 清 王韜《淞隱漫錄》:“生數(shù)典已窮,而女博引旁征,滔滔不竭,計女多于生凡十四則?!?/td> |
源源不斷 | 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見之,故源源而來?!?/td> |
拋磚引玉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:“時有一僧便出,禮拜,師曰:‘比來拋磚引玉,卻引得個墜子。’” |
促膝談心 |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“大郎置酒相待,促膝談心,甚是款洽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