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粟尺布的成語故事

拼音dǒu sù chǐ bù
基本解釋比喻兄弟間因利害沖突而不和。
出處《史記 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一尺布,尚可縫;一斗粟,尚可春;兄弟二人不兼容?!?/p>
西漢時,高祖劉邦的六子劉長少年喪母。呂后遵照劉邦的旨意,收養(yǎng)了劉長。淮南王英布因舉兵叛亂,兵敗被殺以后,劉長被封為淮南王。 劉長依仗自己皇子的地位,異常驕橫。孝文帝即位以后,他更是有恃無恐,驕蹇數(shù)不奉法。做為兄長的孝文帝對他也十分放縱。因為他和辟陽侯審食其有宿怨,以鐵椎殺之,孝文帝寬赦不予治罪,使其更加驕橫不法。劉長不遵守朝廷的法令,在淮南為所欲為。他亂殺無辜,亂送爵位,把自己的車馬裝飾得跟皇帝的一樣。后來,竟派人南約閩越,北結(jié)匈奴,準(zhǔn)備起兵謀反。 劉長謀反的事敗露以后,幫著他謀反的人,殺頭的殺頭,被捕的被捕,劉長也被帶到了長安。孝文帝免了他的死罪,廢除了他的王號,遣往蜀地。在遣送途中,劉長絕食自殺。當(dāng)時,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為孝文帝逼死了自己的親弟弟,便編了一首歌謠說:一尺布,還可以縫,一斗粟,還可以舂,兄弟二人竟不能相容。 根據(jù)這首民謠,后人引伸出“斗粟尺布”這句成語,常用來比喻兄弟不和。
斗粟尺布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斗粟尺布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奉命惟謹(jǐn) | 明 李東陽《先考贈少傅府君誥命碑陰記》:“東陽皆奉命惟謹(jǐn)?!?/td> |
識文斷字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8回:“當(dāng)著人家識文斷字的人兒呢?別掄葷,看人家笑話。” |
乘風(fēng)破浪 | 《宋書 宗愨傳》:“愨少時,炳問其志。愨答曰:‘愿乘長風(fēng)破萬里浪?!?/td> |
老奸巨猾 | 《宋史·食貨志上》:“老奸巨猾;匿身州縣;舞法擾民;蓋甚至前日?!?/td> |
上下其手 | 唐 周矩《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》:“微諷動以探其情,所推者必上下其手,希圣旨也。” |
壞法亂紀(jì)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禮運》:“故天子適諸侯,必舍其祖廟,而不以禮籍入,是謂天子壞法亂紀(jì)?!?/td> |
牝雞司晨 | 《尚書 牧誓》:“牝雞無晨。牝雞之晨,惟家之索?!?/td> |
識字知書 | 清·李漁《奈何天·慮婚》:“莫說別個,就是闕忠輩呵,一般也貌昂藏,識字知書,怎奈這命低微,執(zhí)鐙隨鞭?!?/td> |
困而不學(xué) | 《論語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學(xué)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學(xué)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學(xué),民斯為下矣?!?/td> |
讜言直聲 | 唐 白居易《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銘序》:“由校書郎拜左拾遺,不數(shù)月,讜言直聲動于朝廷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