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辭伐罪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謂奉嚴(yán)正之辭而討有罪。
出處《書·大禹謨》;“肆予以爾眾士,奉辭伐罪。”伐,一本作“罰”。
例子我今奉辭伐罪,拯溺蘇枯。宋·岳飛《奉詔移偽齊檄》
基礎(chǔ)信息
拼音fèng cí fá zuì
注音ㄈㄥˋ ㄘˊ ㄈㄚˊ ㄗㄨㄟˋ
繁體奉辭伐辠
感情奉辭伐罪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;指討伐有罪的人。
近義詞奉辭罰罪
英語send an expedition to punish a guilty party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名士風(fēng)流(意思解釋)
- 藝高人膽大(意思解釋)
- 零光片羽(意思解釋)
- 用心良苦(意思解釋)
- 無時無刻(意思解釋)
- 安于現(xiàn)狀(意思解釋)
- 心直口快(意思解釋)
- 玉卮無當(dāng)(意思解釋)
- 算盡錙銖(意思解釋)
- 遁入空門(意思解釋)
- 心急如焚(意思解釋)
- 有權(quán)有勢(意思解釋)
- 安眉帶眼(意思解釋)
- 互通有無(意思解釋)
- 量能授官(意思解釋)
- 勝友如云(意思解釋)
- 兵戎相見(意思解釋)
- 膽大心小(意思解釋)
- 洗耳恭聽(意思解釋)
- 山陰道上,應(yīng)接不暇(意思解釋)
- 移日卜夜(意思解釋)
- 老牛舐犢(意思解釋)
- 繁榮富強(qiáng)(意思解釋)
- 轉(zhuǎn)彎磨角(意思解釋)
- 轟轟烈烈(意思解釋)
- 揮戈反日(意思解釋)
- 今夕何夕(意思解釋)
- 西學(xué)東漸(意思解釋)
※ 奉辭伐罪的意思解釋、奉辭伐罪是什么意思由漢語字典在線查詢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前因后果 | 佛教講;先前種什么因;后來就結(jié)什么果;指事情發(fā)生的起因和它的結(jié)果。指事情的全部過程。 |
反求諸己 | 諸;之于的合音;反過來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或?qū)ψ约禾岢鲆蟆?/td> |
著手回春 | 指詩歌格調(diào)自然清新。也比喻醫(yī)術(shù)高明。 |
拉大旗作虎皮 |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、蒙騙人。 |
化鴟為鳳 | 比喻能以德化民,變惡為善。鴟,貓頭鷹,古人以為兇鳥。語本《后漢書·循吏傳·仇覽》:“時考城令河內(nèi)王渙,政尚嚴(yán)猛,聞覽以德化人,署為主簿。謂覽曰:‘主簿聞陳元之過,不罪而化之,得少鷹鹯之志邪?’覽曰:‘以為鷹鹯不若鸞鳳。’” |
語不驚人 | 語:言語,也指文句。語句平淡,沒有令人震驚的地方。 |
紛亂如麻 | 麻:麻團(tuán)。交錯雜亂像一團(tuán)亂麻。 |
逆來順受 | 逆:不順;順:順從;受:忍受。碰上十分惡劣的境遇而順從地忍受;不作反抗。 |
難上加難 | 難:不容易。形容極端的難度。 |
狹路相逢 |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;沒有地方可讓。后多用來指仇人相見;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。 |
漫不經(jīng)心 | 漫:隨便;不受約束;經(jīng)心:在意;留心。說話辦事不用心考慮;隨隨便便;不在乎。 |
赴湯蹈火 | 赴:去;走向;湯:開水;蹈:踩。投入沸水;踏上烈火。比喻奮不顧身;不避艱險。 |
熟能生巧 | 巧:技巧。熟練了;就能找到竅門。 |
白首之心 | 老年時的壯志。 |
縱橫天下 | 在天下任意往來,沒有阻擋。 |
充耳不聞 | 充:塞?。宦劊郝?。塞住耳朵不聽。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。 |
無影無蹤 | 蹤:蹤跡。形容完全消失;不知去向。 |
歐風(fēng)美雨 | 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。 |
叫苦不迭 | 不迭:不停止。形容連聲叫苦。 |
避俗趨新 | 避:舍棄;趨:奔赴,趨向。指舍棄舊俗而追求新潮。 |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 | 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;止:語助詞;景行:大路,比喻行為正大光明。仰望著高山,效法著大德。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。 |
一棍子打死 | 比喻認(rèn)為沒有絲毫可取之處而全盤否定。 |
牛星織女 | 即牛郎織女。 |
為所欲為 | 做想要做的事。形容任意而為;想干什么就干什么。為:做。 |
黯然神傷 | 心情沮喪;心神憂傷。 |
奇技淫巧 | 指新奇的技藝和作品。 |
弊多利少 | 指弊端超過有利。 |
爾虞我詐 | 爾:你;虞:猜測。意思是我騙你;你騙我;互相欺騙。 |